為了紀念在地震之中失去生命或是生計的人們,
一位公共藝術家設計了下面的這個裝置藝術做為紀念。
185張空的全白色椅子,各式各樣,方的圓的,有大有小。
樣式簡單的如板凳,也有像是沙發、搖椅等,我看到兒童安全坐椅也在其中。
全部的白色,是不是象徵著在當時,生命的色彩都被地震給震垮了?
在某些的椅子上不時還可以發現有人放置的花朵,代表著一種思念。
早晨之後,厚厚的雲層慢慢散去,城市開始有了一點點的陽光,
溫暖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像是假日的小小市集,以及新的貨櫃屋商圈。
和超酷的貨櫃銀行。
雖然還沒有太多人在這裡逛,但這裡展現了他們的創意和設計能力。
利用貨櫃快速(吊車一吊就搞定)而堅固(疊個好幾層也沒問題)的特點,
不用花太多時間和金錢就可以生出一個現代感十足的商圈,真的也是令人佩服。
----------
晚上出門找東西吃,來回一趟又是三公里的路程。
這真的是一兼二顧,走過去就餓壞了,走回來就消化了。
在小西貢(little SHI GON)點了一碗牛肉米線,我覺得很好吃,畢竟餓了什麼都好吃。
隔壁大圓桌坐了一堆老外,點了很多道菜,看他們把菜翻來翻去一副不知道怎麼吃的時候,
我真想過去幫他們吃呀~~
還有他們因為不擅長用筷子,但又覺得來這亞洲餐館就是要用筷子吃有才FU,
筷子整個就拿超短的(拿在下方約1/3處),很有趣的畫面。
----------
晚上室友是三個老外,二女一男,女生都來自德國,其中一個已經從北島玩到南島,
隔天就要飛去婓濟二個星期,然後去上海,再回德國。
我問她為什要去婓濟?她回答的很快,「有機會就去呀」她說。
----------
小小心得:
背包客的基本精神,應該包含「隨遇而安」這樣的精神在其中。
常常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原本要來探訪一個美麗的城市,突然變成斷垣殘壁。
卻還是得一整天在這時,該怎麼辦?
一開始我腦中也會一直出現「呀~有夠衰,今天就這樣浪費了,早知道就….」的想法,
後來想說,就當作是另外一種旅行吧!
看的不是美麗的景色,而是去看看一個重建中的城市,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感覺這的人似乎不太著急,畢竟已經過了一年,一大片城區還封鎖著,
封鎖區告示牌也不是隨便用塊板子上下用鐵絲掛在電線桿上就交待了,
而是做了相當正式的設計,標示出來,一看就覺得這標示牌要用很久的感覺。
在拆除的現場他們重視安全,現場十個工作人員,有四人是在一旁維持路人通過的秩序。
他們封鎖城區不是用那種整片鐵的浪板(台灣工地常用綠色的那種),
用的都是視野能夠透視的鐵絲牆,能夠讓人感到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好的和不好的。
關心的人能夠知道現在重建的進度到哪?
想悼念的人把絲帶、花朵、卡片綁上,讓路過的人,也能感受到人們的關懷,城市的溫暖。